
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桑蚕业,为百姓带来了温暖的生活,也造就了闻名于世的古代丝绸之路,中国因此有了“东方丝国”的美誉。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开辟了我国桑蚕业的新方向,也赋予了发展的新目标。作为安徽省蚕业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安徽省蚕学会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号召,在省科协的引领下,紧紧围绕蚕桑茧丝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在学术交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安徽省蚕桑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红心向党实干笃行夯基础
唯有不忘初心,方能赢得时代,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日常工作中,省蚕学会以初心坚守着纯洁的党性信念,积极团结引领学会会员和全省蚕业科技工作者不断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作为一名蚕业科技工作者,要时刻不忘振兴祖国蚕业的初心,牢记为蚕农增收的使命。”省蚕学会相关负责人范涛说道。2024年,省蚕学会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结合蚕桑茧丝绸行业特点,精心打造并深化以“勤奋如蚕、团结如茧、廉洁如丝、奉献如绸”为主要内容的“春蚕丝路”党建品牌,具体释义为:蚕——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茧——团结一心、拼搏奋进;丝——廉洁自律、淡泊名利;绸——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这一品牌不仅生动诠释了蚕业人的精神风貌,更成为引领学会党建工作的一面鲜明旗帜。为聚力发挥好“春蚕丝路”党建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学会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与学会业务的深度融合,借助于中国茧丝绸网辐射作用,及时报道省蚕学会特色学会建设及相关活动情况,助力提升学会的社会影响力,引领学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学会的建设。
2024年入梅以来持续性暴雨洪水给安徽省蚕桑生产和丝绸企业带来较大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省蚕学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立即行动,组织动员广大会员迅速投入防汛救灾,努力减少对蚕桑产业的影响。省蚕学会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深入潜山市槎水镇中畈村,查看人工饲料茧生产和桑园夏伐后情况,研究应对技术对策,充分发挥学会理事及蚕业科技工作者作用,及时了解重点区域蚕业及丝绸企业受灾情况,更深刻展现了省蚕学会党组织在关键时刻的强大凝聚力和使命感,以及党员们在服务群众、助力产业发展中的担当作为。学会2023年荣获省科协“双比双争”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争优创先编织蚕业新蓝图
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筑牢红色根基,学会还积极拓展党建工作的新视野。2024年以来,学会组织参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皖西烈士陵园;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8月给潜山市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的回信,参观霍山红源广场、岳西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潜山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园、安庆独秀园、两邓故居,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学会党委书记发挥引领作用,多次讲党课,其所作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蚕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铁的纪律保障——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党课报告,引导学会会员和蚕业科技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推动蚕桑产业的繁荣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学会还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学会、企业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2024年7月,省蚕学会党委专程走访江苏省蚕丝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加强党建工作交流,学习苏豪集团、万事利集团的党建工作,并与杭州市丝绸协会开展工作交流,总结合作成果,探讨蚕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9月,在中国蚕学会、中国丝绸协会指导下,省蚕学会先后联合江苏省蚕丝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江苏省丝绸协会、山东省丝绸协会、安徽省茧丝绸行业协会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党建工作经验,提高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共同为蚕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春蚕丝路”党建品牌的影响力,也为学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责任在肩科技赋能争优先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为进一步提升蚕业科技向新而行,省蚕学会积极履行职责,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中担当作为。2024年9月,省蚕学会在潜山市举办第三届长三角蚕业丝绸科技论坛暨安徽省蚕学会大会。长三角蚕业丝绸科技论坛自创立以来,连续三届在安徽省举办,2024年长三角三省一市首次齐聚,并邀请湖北、河南、重庆代表参会,体现了论坛的凝聚力、影响力、生命力。学会还积极承办中国蚕学会蚕业经济与茧丝专业委员会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学术研讨会,活动期间,与会代表们实地考察调研岳西蚕桑产业发展状况,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适龄转桑”的新模式,并前往初心与使命展陈馆开展党建强会活动。
在强化学术建设的基础上,省蚕学会还积极组织专家为地方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用实际行动倾情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如省科协委员、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省蚕学会理事长范涛研究员带领专家,应邀赴岳西县为该县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二级调研员王斌带领省蚕学会、省茧丝绸行业协会负责人到潜山市槎水镇、霍山县经开区,就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省蚕学会专家还受邀参加了国家茧丝办2023年度茧丝绸专项资金项目调研及指导工作。同时,为提升服务效能,省蚕学会创新开展了专家企业行活动,针对单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学会公信力进一步增强。省蚕学会成立省蚕学会科技服务团,2024年开展4次专家市县行、企业行活动,组织调研10次,服务蚕农800余户,组织了2场技术培训,培训人数200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4个;为蚕桑基地、丝绸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项,企业新增效益500余万元。
“斧斤留得万枯株,独速槎牙立暝途。饱尽春蚕收罢茧,更殚余力付樵苏。”现代桑蚕业不能固守传统的单一生产模式,必须建立新的技术体系,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升级转型。范涛表示,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应以现代科技为核心,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新态势。
回望过去,省蚕学会以科技为笔,智慧为墨,书写了一幅幅壮丽的发展画卷。面向未来,省蚕学会将继续秉持“服务会员、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学会通过自身的人才聚合和服务聚力,让桑蚕业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新的作用,以坚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致力于探索科技创新与茧丝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充分发挥自身在学术交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茧丝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纺织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纺织网;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yuln@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